依托于国内产业链的跨境电商们,正在席卷全球。

今年1月,市场分析机构data.ai发布《2024移动市场报告》,报告显示,在购物领域,SHEIN与Temu分列全球下载排行榜中的一二名。

足见SHEIN与Temu在海外市场的受欢迎程度。

SHEIN主打时尚已在海外市场深耕多年,以产品风格的创新与多样化,以及高性价比与快速上新的特点获得用户青睐,Temu依靠拼多多式高度整合的供应链,以其低价策略和优质的商品,在海外以极短的时间实现了迅速扩张,两者均是当下互联网出海的佼佼者。

当然,竞争自然如影随形。

由于市场的不断交集,以及彼此对市场份额的追逐,双方不可避免地短兵相接。甚至除了在商业竞争中发起类似价格战的彼此较劲,双方也围绕“版权”、“反垄断”等发生了一系列交锋。

比如去年8月,SHEIN在伦敦对Temu提起诉讼,声称Temu商家的产品图片涉嫌侵权,并向法院申请临时限制令,数百个商家因此受到商品下架,资金冻结等不同程度的损失。

到了最近,这一海外官司,有了新进展。

据了解,英国高等法院发布了一条新裁决,Temu反驳SHEIN利用商家图片进行侵权投诉的申请全部获准,且支持TEMU有权进行索赔。

经过双方举证,法院认定SHEIN未能有效证明其拥有商家的图片版权,Temu对SHEIN侵权投诉的反驳全部有效,遭遇此类投诉的商家无需下架相关产品。

总结来说,就是在案件核心的图片版权上,法院支持了SHEIN自主拍摄的照片版权,但不支持SHEIN通过“*经营协议”获取商家自己独立创作的图片版权。

这在业内人士看来,法院的此次判决让中小商家重新拿回版权的自主权,也向市场传递了一个明确信号:平台之间的竞争即便再过激烈,商家也不应被裹挟其中,平台更不应该通过不合理的协议,来限制商家的自由选择。

供应链角力

SHEIN与Temu的版权之争,背后是对供应链的争夺。

据了解,在服装领域,目前SHEIN与供应商的合作包括FOB/ODM等不同模式,在ODM模式下,供应商负责推款,SHEIN的买手负责选款,这就要求供应商要具备自主设计开发的能力,这部分是双方争议的重点。。

在SHEIN看来,供应商与平台签订了*经营协议,自身拥有这部分产品的知识产权,并以此针对Temu等发起了多轮版权诉讼。

但在Temu方面则认为,一方面SHEIN存在恶意诉讼虚假诉讼的情况,不少SHEIN主张的版权并没有证据来支撑,本次英国伦敦高等法院的判决也证实了这一点。另一方面Temu还认为SHEIN在争夺供应链上涉嫌存在滥用市场支配力量的行为,即存在强迫供应链商家“二选一”的情况。

根据相关文件显示,Temu曾指控SHEIN强迫服装厂商与其签订*协议,阻止服装厂商与Temu合作。Temu给出的数据称,截至2023年5月,约有8338家制造商签署这一协议,占有能力商家总数的70%至80%。

有商家也表示,SHEIN通过后台的“MES工艺管理系统”,把控着厂家商家所有生产环节和商品的尺寸数据、款式修改数据、寄版、发货、订单、退单等各项数据,一旦商家不配合就会被下架,商家没有任何反抗的余地。

亦有消息称,对于违反*协议的商家,SHEIN也作出了相应处罚。去年2月24日,SHEIN曾发布通知表示,将对违反“*交易协议”的商家进行三倍罚款。在广州、佛山和虎门,很多服装商家都被SHEIN强制执行几万至数十万不等的罚款。

在业内人士看来,所谓的*协议,本质上就是“二选一”行为,从市场合理竞争角度上来说,并不可取,也难以持续。

并且也直接损害了中小商家的利益。

在此次英国高等法院这次裁决发布前,上千个跨境卖家就曾被SHEIN投诉,遭遇了临时限制令导致产品下架,资金冻结等损失。

而此次裁决中,法院认为,因为商家会同时在多个平台进行销售,仅依赖商家协议中的承诺条款并不足以证明SHEIN享有版权的所有权,并表示,如果SHEIN不能提供完整的证明,Temu及商家则不需要再理会SHEIN的投诉。

这意味着跨境中小商家在版权上拿回了自主权,可以在多个平台自由经营。

竞争升级

SHEIN与Temu之所以如此缠斗的背后,两者正在海外市场短兵相接。

过去几年来,在蓝海掘金,SHEIN是跨境电商的范本。其已在海外深耕已久,发展至今已然是当下*风头的明星独角兽之一,甚至目前也正在寻求IPO。

接近SHEIN的人士表示,2021年,其年收入达到160亿美元,比前一年的100亿美元增长了60%。2022年,SHEIN的营收增长46%,破290亿美元,已经超越了H&M(223亿美元),紧逼ZARA母公司Inditex(353亿美元),首次超过ZARA单品牌全年销售额,净利润接近10亿美元。

而相比较SHEIN,Temu则是后起之秀。

随着彼此的发展,两者的商业模式已经愈发相似,都走性价比路线、主打低价产品,市场重合部分也越来越多。尤其是随着Temu持续在海外的攻城略地,这难免直接对SHEIN造成了直接冲击与威胁。

比如在2022年9月,Temu进入美国市场,打破了SHEIN在当地一贯保持的低价优势,用户数量快速增长超过1亿,并在2023年美国App Store的免费应用程序下载量榜单中高居*。

同时根据彭博Second Measure的数据,Temu在美国的销售额于2023年5月首次超过了SHEIN,超出幅度约20%。数据显示,自5月份以来,Temu的*优势每个月都在扩大,9月在美销售额已是SHEIN的两倍多。

这种夸张的冲势摆在面前,SHEIN也坐不住了。

明面上在部分地区,SHEIN也开始试水“平台化”,融合自营与第三方卖家及品牌资源,正在构建起集多元角色于一体的新型电商平台。

另一方面,就是将Temu视为大敌,开始在各方面对Temu进行围追堵截。在业内人士看来,上述的版权战以及要求商家签订*协议,拒绝与Temu合作,便是系列动作。

据了解,根据诉讼文件显示,正是自Temu上线后,SHEIN 有针对性地修订了与商家的*经营协议,进一步扩大了协议中的排他性要求,强制商家转让产品的图像、照片或视频的知识产权,并授予SHEIN在全球范围内的、不可撤销的*许可。

事实上,一个业内共识是,跨境电商之所以风靡全球,供应链正是坚固基石。这也意味着,对于同台竞技的玩家来说,彼此深耕供应链,才是*的取胜之道。

以Temu为例,截至2023年三季度末,Temu已经深入到广东、浙江、山东、安徽等地的百余个制造业产业带,成功将源头厂商的产品推动优质制造产品进入了北美、澳洲、欧洲、亚洲等40多个国家和地区。

尤其是在当下,跨境电商更广阔的机遇正在显现。

商务部数据显示,五年来跨境电商占中国对外贸易的比重从不到1%上升到5%左右,行业规模增长近10倍。这其中,SHEIN、速卖通、Temu、TikTok Shop等跨境电商企业都身处风口,发展迅速。

海外市场无比巨大,国内优质供应链的能力还未充分释放,对于跨境电商企业来说,相比较彼此之间的围追堵截,一同将蛋糕做大,彼此获得的想象空间也将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