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和安全标签的内容及要求

(一)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国际上称作化学品安全信息卡,简称CSDS(Chemical Safety

Data Sheet)或MSDS(Material Safety Data Sheet),是一份关于化学燃爆、毒性和环境危害以及安全使用、泄漏应急处置、主要理化参数、法律法规等方面信息的综合性文件。

作为最基础的技术文件,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的主要用途是传递安全信息,其主要作用体现在:

(1)是化学品安全生产、安全流通、安全使用的指导性文件;

(2)是应急作业人员进行应急作业时的技术指南;

(3)为危险化学品生产、处置、贮存和使用各环节制订安全操作规程提供技术信息;

(4)为危害控制和预防措施的设计提供技术依据;

(5)是企业安全教育的主要内容。

根据国家标准《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编写规定》(GB 16483-2000)要求,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包括16大项近70个小项的安全信息内容,具体项目如下:

(1)化学品及企业标识。主要标明化学品名称,生产企业名称、地址、邮编、电话、应急电话、传真和电子邮件地址等信息。

(2)成分,组成信息。标明该化学品是纯化学品还是混合物。纯化学品,应给出其化学品名称、通用名和商品名、分子式、相对分子质量、浓度以及化学文摘索引登记号(CAS号)。混合物,应给出每种组分及其比例,尤其要给出危害性组分的浓度或浓度范围。

(3)危险性概述。简要概述该化学品最重要的危害和效应,主要包括:危险类别、侵入途径、健康危害、环境危害、燃爆危险等信息。

(4)急救措施。主要指现场作业人员受到意外伤害时,所需采取的自救或互救的简要处理方法,包括:眼睛接触、皮肤接触、吸入、食入的急救措施。

(5)消防措施。说明合适的灭火剂及灭火方法和因安全原因禁止使用的灭火剂,以及消防员的特殊防护用品;并提供有关火灾时化学品的性能、燃烧分解产物以及应采取的预防措施等资料。

(6)泄漏应急处理。指化学品泄漏后现场可采用的简单有效的应急措施、注意事项和消除方法,包括:应急行动、应急人员防护、环保措施、消除方法等内容。

(7)操作处置与储存。主要指化学品操作处理和安全储存方面的信息资料,包括:操作处置作业中的安全注意事项、安全储存条件和注意事项。

(8)接触控制价体防护。主要指为保护作业人员免受化学品危害而采用的防护方法和手段,包括:容许浓度、工程控制、呼吸系统防护、眼睛防护、身体防护、手防护、其他防护要求。

(9)理化特性。主要描述化学品的外观及理化性质等方面的信息。

(10)稳定性和反应活性。主要叙述化学品的稳定性和反应活性方而的信息。

(11)毒理学资料。主要提供化学品的毒性、刺激性、致癌性等信息。

(12)环境生态学资料。主要叙述化学品的环境生态效应和行为,包括迁移性、降解性、生物累积性和生态毒性等。

(13)废弃处置。提供化学品和可能装有有害化学品残余的污染包装的安全处置方法及要求。

(14)运输信息。主要指国内、国际化学品包装与运输的要求及运输规定的分类和编号,包括:危险货物编号、包装类别、包装标志、包装方法、UN编号及运输注意事项等。

(15)法规信息。主要是化学品管理方面的法律条款和标准。

(16)其他信息。主要提供其他对安全有重要意义的信息,包括:参考文献、填表时间、填表部门、填表人、数据审核单位等。

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由化学品生产供应企业编印,在交付商品时提供给用户;化学品的用户在接收、使用化学品时,要认真阅读技术说明书,了解和掌握化学品危险性,并根据使用的情形制订安全操作规程,选用合适的防护器具,培训作业人员。

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的内容,从制作之日算起,每五年更新一次,要不断补充信息资料,若发现新的危害性,在有关信息发布后的半年内,生产企业必须对技术说明书的内容进行修订。

2019年安全工程师《安全生产技术》重要考点

安全生产技术资料包括九类,为别为:第一章 机械安全技术第二章 电气安全技术第三章 特种设备安全技术第四章 防火防爆安全技术第五章 职业危害控制技术第六章

运输安全技术第七章 矿山安全技术第八章 建筑施工安全技术第九章 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

安全生产技术考点评析:典型化工单元操作安全技术(一)

2、非机械行业产品:铁道机械、建筑机械、纺织机械、轻工机械、船舶机械等。

 3、为保证机械设备安全运行和操作人员的安全和健康,采取安全技术措施一般分为:直接、间接和指导性三类。直接是在机械设计时考虑消除机械本身不安全因素,间接是在机械上采用和安装各种安全防护装置,克服字使用过程中产生的不安全因素;指导性安全措施是定制机器安装、使用、维修的安全规定及设置标志,以提示或指导操作程序,从而保证安全作业。

 4、齿轮啮合防护:必须安装全封闭式防护装置。钢板或铸造箱体,不得震动;

 5、皮带传动机械安全防护,金属骨架防护网,与皮带距离不得小于50mm,传动机构在2米以下,应设防护罩,在三种情况下,即使在2米以上也要加防护罩,皮带轮中心距在3米以上,皮带宽度在15cm以上,皮带回转速度在9米/分钟以上。

 6、联轴器等安全防护,加装Ω型防护罩,轴上固定螺钉一般用沉头螺钉。

 7、机械行业机械伤害类型:物体打击、车辆伤害、机械伤害、起重伤害、触电、灼烫、火灾、高处坠落、坍塌、火药爆炸、化学性爆炸、物理性爆炸、中毒和窒息、其他伤害。

 8、机械伤害预防对策措施:1)实现机械本质安全:消除产生危险的原因,减少和消除接触机器危险部位的次数,使人们难以接触机器危险部位,或提供安全防护装置,提供保护装置或个人防护装备。2)保护操作者和有关人员安全。通过培训提高辨别危险能力,通过对机器的重新设计使危险部位更加醒目,或者使用警示标示,通过培训提高避免伤害的能力,采取必要的行动增强避免伤害的意识。

 9、通用机械的安全设施技术要素:使人的疲劳度降到最小程度,使操作人员舒适的进行劳动1)合理布置各种控制操作位置2)正确选择工作平台的高度和位置,3)提供座椅4)出入作业地点应方便。无法实现机器本质安全应加设安全防护装置,安全防护装置应考虑以下因素:1)刚度、强度、稳定性和耐久性2)对机器可靠性影响,3)可视性4)对其他危险的控制。

 10、机械安全防护装置的要求:1)安全防护装置应当结构简单,布局合理,不得有锋利的边缘或突缘2)安全防护装置应当考虑其可靠性,应具有相应刚度、硬度、稳定性、耐腐蚀性、柔韧性等特点。3)安全防护装置应当与运转部件设置联锁,安全防护装置不起作用时机器不能运转,防护装置构造间距应符合相关规定,4)光电式、感应式安全装置应设置故障自我报警系统5)紧急停车开关应保证瞬间动作时,能停止机器的一切运转,具有惯性的运转机器,安全装置应与制动系统或离合系统联锁,以迅速停止设备转动,紧急停车开关应与其他开关相区别,应为红色,紧急停车开关应易于触及,不发生危险;设备由紧急停车开关停止后,再启动应按启动顺序重新启动才能重新运转。

 11、安全防护罩要求:1)只要操作人员触及的转动部位,在防护罩没有闭合前,传动部件就不能转动2)采用固定防护罩时,操作人员触及不到运转中的部件3)防护罩与转动部件之间要有间隙,避免防护罩和活动部件之间的任何接触4)防护罩应牢靠的固定在设备或基础上,拆卸、调节时必须使用工具5)开启式防护罩打开时或一部分失灵时,应使活动部件不能运转或者运转中部件停止运动。6)使用防护罩不允许给作业场所带来新的危险7)不影响操作,在维护和保养时不需拆卸防护罩8)防护罩必须坚固可靠,不得与运转部件发生接触或造成工件飞脱造成的伤害9)防护罩一般不允许站立和脚踏,必须做平台和台阶时,平台或台阶必须能承受1500牛顿的垂直力,并采取防滑措施。

 12、机械安全设计与机器安全装置:1)本质安全2)失效安全3)定位安全4)机器布置5)机器安全防护装置。

 13、本质安全:是通过机械的设计者,在设计阶段采取措施来消除隐患的一种实现机械安全方法。失效安全:设计者应该保证当机器发生故障时不出危险。定位安全:把机器部件安装到触及不到的地点,通过定位达到安全。机器布置:空间、照明、管线布置、维护时的出入安全。

 14、机器安全防护装置:1)固定安全防护装置:皮带罩,只有用专用工具才能拆卸的防护栅谁能知2)联锁安全防护装置,关合时机器才能运转,运转部件停止运转时才能开启。3)控制安全装置4)隔离安全装置5)自动安全装置,只有低速运转设备适用6)可调式安全装置7)自动调节式安全装置8)跳闸式安全装置9)双手控制安全装置。

 15、为机械生产过程提供动力的设施简称动力站房。主要有:锅炉房、煤气站、制氧站、空压站、乙炔站、变电站等。

 16、煤气站安全技术管理:1)煤气站及煤气发生炉:煤气站房的设计必须符合国家标准;煤气生产设备应采用专业厂家生产的产品,产品应安全可靠,资料齐全;煤气发生炉看火孔盖应严密,看火孔及加煤装置应气密完好;带有水套的煤气发生炉用水水质应满足规定要求;煤气发生炉空气进口管道上应该有控制阀和逆止阀,且灵活可靠;管道末端应该设置防爆阀和放散阀;煤气发生炉各级水封均应保持有效水位高度,且溢流正常;煤气净化装置应保持良好净化状态,电除尘进口出口应设置隔断装置;水煤气、半水煤气中含氧量超过1%必须停炉;蒸汽汇集器的安全装置应齐全有效;蒸汽汇集器宜设置自动给水装置。2)仪表信号及安全装置:仪表信号联锁装置应完好有效;发生炉出口应设置声光报警装置;排送机与引风机应联锁。3)电气装置:煤气排送机间、煤斗间的电器应满足防爆要求;鼓风机与引风机安装在同一房间时,电器均应满足防爆要求;煤气站应具有双路电源供电,不能满足双路电源供电的,应采取防止停电的安全措施,并设置事故照明。4)放散管:煤气站的生产、运输系统均应按要求设置放散系统,且放散管高度应高于厂房房顶4米以上,并且有防雨设施和防倾倒措施。

 17、制氧站安全技术管理:1)站房的建筑的布局:空分设备的吸气口应超出制氧站屋檐1米,距离地面的垂直距离超过10米,空气应洁净,烃类物质含量不得超标;独立站房、灌瓶间、实瓶间、储气囊间应有隔热措施和防止阳光直射库内的措施;储瓶间应为单层建筑,地面应平整、防滑、耐磨不产生火花。2)瓶库:实瓶库库存量不能超过2400只;空、实瓶同时存放时,间距至少为1.5米以上,并且有明显标记和可靠的防倾倒措施。3)消防设施:站区外围应设不得低于2米的围墙或栅栏;防火间距内不得有可燃物、毒物堆积;消防通道畅通无阻;合理布置醒目的安全标志。

 18、空压站安全技术管理:1)技术资料:空压机及储气罐出厂资料应该包括产品制造许可证、质量合格证、受压元件强度计算书、安全阀排放量计算书、安装使用说明书等;按《压力容器安全监察规程》规定要求,建立压力容器档案和管理卡,进行定期检验并在检验期内使用。检验报告资料应齐全。2)安全阀压力表年检3)安全防护:空压机皮带轮为防止卷入伤害应设置防护罩;噪音不得超过85dB,应有噪音检测部门的检验报告。4)储气罐:无严重锈蚀(每年一次除锈防腐刷漆);支撑平稳、焊接处无裂纹、运行中无剧烈晃动。

 19、乙炔发生站安全技术:1)总体要求:设计符合要求;建立健全安全管理规章制度;严格执行巡回检查制度,记录真实齐全可靠;建立各种相应的安全技术档案2)管道系统:管道阀门严密可靠,与乙炔长期接触的部件应为含铜量不高于70%的铜合金。管道应有良好的静电导出措施;管道应有有效的回火防止器,并保证可靠有效。3)电石仓库及破碎系统:人力破碎带好防护用品;机器粉碎应采用除尘装置,及时清除粉状电石,采取电石入水处理;设置中间电石库和粉碎间时,应采取防潮措施。4)安全措施:乙炔发生系统检修前必须用惰性气体置换后方能进入;低压乙炔发生器平衡阀应完好,标志明显和防止误操作措施;浮筒式气柜应有与极限位置联锁报警装置,并根据环境条件设置喷淋装置;电器仪表必须满足防爆要求;安全装置应灵敏可靠,定期检验检查并有记录;防雷措施应符合要求5)合理配置消防器材,有醒目标志;消防通道畅通无阻,应为环形通道;严禁使用水、泡沫灭火器扑救电石火,严禁四氯化碳等卤族物质进入站房。

 20、机械制造场所安全技术:采光:1)白天依靠自然采光,晚上和阴天由人工照明补充和代替;符合《工业企业照明设计标准》;厂房跨度大于12米,单跨厂房两侧应有窗户,窗户尺寸应不小于开间长度的一半,多跨厂房相连应有天窗,跨之间不能有墙相隔,车间通道照明应覆盖所有通道,覆盖长度应大于车间安全通道的90%。

注册安全工程师考试《安全生产技术》课堂笔记23

(一)非均相分离

 化工生产中的原料、半成品、排放的废物等大多为混合物,为了进行加工。得到纯度较高的产品以及环保的需要等,常常要对混合物进行分离。混合物可分为均相(混合)物系和非均相(混合)物系。非均相物系中,有一相处于分散状态,称为分散相,如雾中的小水滴、烟尘中的尘粒、悬浮液中的固体颗粒、乳浊液中分散成小液滴的液相;另一相处于连续状态,称为连续相(或分散介质),如雾和烟尘中的气相、悬浮液中的液相、乳浊液中处于连续状态的液相。从有毒有害物质处理的角度,非均相分离过程就是这些物质的净化过程、吸收过程或浓缩分离过程。工业生产中多采用机械方法对两相进行分离,常见的有沉降分离、过滤分离、静电分离和湿洗分离等,此外,还有音波除尘和热除尘等方法。

 过滤过程安全措施:

 1.若加压过滤时能散发易燃、易爆、有害气体,则应采用密闭过滤机。并应用压缩空气或惰性气体保持压力:取滤渣时,应先释放压力。

 2.在存在火灾、爆炸危险的工艺中,不宜采用离心过滤机,宜采用转鼓式或带式等真空过滤机。如必须采用离心过滤机时,应严格控制电机安装质量,安装限速装置。注意不要选择临界速度操作。

 3.离心过滤机应注意选材和焊接质量,转鼓、外壳、盖子及底座等应用韧性金属制造。

 (二)加热及传热

 传热在化工生产过程中的应用主要有创造并维持化学反应需要的温度条件、创造并维持单元操作过程需要的温度条件、热能综合和回收、隔热与限热。

 热量传递有热传导、热对流和热辐射三种基本方式。实际上,传热过程往往不是以某种传热方式单独出现,而是以两种或三种传热方式的组合。化工生产中的换热通常在两流体之间进行,换热的目的是将工艺流体加热(汽化),或是将工艺流体冷却(冷凝)

 加热过程安全分析:

 加热过程危险性较大。装置加热方法一般为蒸汽或热水加热、载热体加热以及电加热等。

 1.采用水蒸气或热水加热时,应定期检查蒸汽夹套和管道的耐压强度,并应装设压力计和安全阀。与水会发生反应的物料,不宜采用水蒸气或热水加热。

 2.采用充油夹套加热时,需将加热炉门与反应设备用砖墙隔绝,或将加热炉设于车间外面。油循环系统应严格密闭,不准热油泄漏。

 3.为了提高电感加热设备的安全可靠程度,可采用较大截面的导线,以防过负荷;采用防潮、防腐蚀、耐高温的绝缘,增加绝缘层厚度。添加绝缘保护层等措施。电感应线圈应密封起来,防止与可燃物接触。

 4.电加热器的电炉丝与被加热设备的器壁之间应有良好的绝缘,以防短路引起电火花,将器壁击穿,使设备内的易燃物质或漏出的气体和蒸气发生燃烧或爆炸。在加热或烘干易燃物质,以及受热能挥发可燃气体或蒸气的物质,应采用封闭式电加热器。电加热器不能安放在易燃物质附近。导线的负荷能力应能满足加热器的要求,应采用插头向插座上连接方式,工业上用的电加热器,在任何情况下都要设置单独的电路,并要安装适合的熔断器。

 5.在采用直接用火加热工艺过程时,加热炉门与加热设备间应用砖墙完全隔离,不使厂房内存在明火。加热锅内残渣应经常清除以免局部过热引起锅底破裂。以煤粉为燃料时,料斗应保持一定存量,不许倒空,避免空气进入,防止煤粉爆炸;制粉系统应安装爆破片。以气体、液体为燃料时,点火前应吹扫炉膛,排除积存的爆炸性混合气体,防止点火时发生爆炸。当加热温度接近或超过物料的自燃点时,应采用惰性气体保护。

 (三)蒸馏及精馏

 化工生产中常常要将混合物进行分离,以实现产品的提纯和回收或原料的精制。对于均相液体混合物,最常用的分离方法是蒸馏。要实现混合液的高纯度分离,需采用精馏操作。

 蒸馏过程危险性分析:

 在常压蒸馏中应注意易燃液体的蒸馏热源不能采用明火,而采用水蒸气或过热水蒸气加热较安全。蒸馏腐蚀性液体,应防止塔壁、塔盘腐蚀,造成易燃液体或蒸气逸出,遇明火或灼热的炉壁而产生燃烧。蒸馏自燃点很低的液体,应注意蒸馏系统的密闭,防止因高温泄漏遇空气自燃。对于高温的蒸馏系统,应防止冷却水突然漏入塔内,这将会使水迅速汽化,塔内压力突然增高而将物料冲出或发生爆炸。启动前应将塔内和蒸汽管道内的冷凝水放空,然后使用。在常压蒸馏过程中,还应注意防止管道、阀门被凝固点较高的物质凝结堵塞,导致塔内压力升高而引起爆炸。在用直接火加热燕馏高沸点物料时(如苯二甲酸酐),应防止产生自燃点很低的树脂油状物遇空气而自燃。同时,应防止蒸干,使残渣焦化结垢,引起局部过热而着火爆炸。油焦和残渣应经常清除。冷凝系统的冷却水或冷冻盐水不能中断,否则未冷凝的易燃蒸气逸出使局部吸收系统温度增高,或窜出遇明火而引燃。

 真空蒸馏(减压蒸馏)是一种比较安全的蒸馏方法。对于沸点较高、在高温下蒸馏时能引起分解、爆炸和聚合的物质,采用真空蒸馏较为合适。如硝基甲苯在高温下分解爆炸、苯乙烯在高温下易聚合,类似这类物质的蒸馏必须采用真空蒸馏的方法以降低流体的沸点。借以降低蒸馏的温度,确保其安全。

 (四)气体吸收与解吸

 气体吸收按溶质与溶剂是否发生显著的化学反应可分为物理吸收和化学吸收;按被吸收组分的不同,可分为单组分吸收和多组分吸收;按吸收体系(主要是液相)的温度是否显著变化,可分为等温吸收和非等温吸收。在选择吸收剂时,应注意溶解度、选择性、挥发度、黏度。工业生产中使用的吸收塔的主要类型有板式塔、填料塔、湍球塔、喷洒塔和喷射式吸收器等。

 解吸又称脱吸,是脱除吸收剂中已被吸收的溶质,而使溶质从液相逸出到气相的过程。在生产中解吸过程用来获得所需较纯的气体溶质,使溶剂得以再生,返回吸收塔循环使用。工业上常采用的解吸方法有加热解吸、减压解吸、在惰性气体中解吸、精馏方法。

 (五)干燥

 干燥按其热量供给湿物料的方式,可分为传导干燥、对流干燥、辐射干燥和介电加热干燥。干燥按操作压强可分为常压干燥和减压干燥;按操作方式可分为间歇式干燥与连续式干燥。常用的干燥设备有厢式干燥器,转筒干燥器、气流干燥器、沸腾床干燥器、喷雾干燥器。为防止火灾、爆炸、中毒事故的发生,干燥过程要采取以下安全措施:

 1.当干燥物料中含有自燃点很低或含有其他有害杂质时必须在烘干前彻底清除掉,干燥室内也不得放置容易自燃的物质。

 2.干燥室与生产车间应用防火墙隔绝,并安装良好的通风设备,电气设备应防爆或将开关安装在室外。在干燥室或干燥箱内操作时,应防止可燃的干燥物直接接触热源,以免引起燃烧。

 3.干燥易燃易爆物质,应采用蒸汽加热的真空干燥箱,当烘干结束后,去除真空时,一定要等到温度降低后才能放进空气;对易燃易爆物质采用流速较大的热空气干燥时,排气用的设备和电动机应采用防爆的;在用电烘箱烘烤能够蒸发易燃蒸气的物质时,电炉丝应完全封闭,箱上应加防爆门;利用烟道气直接加热可燃物时,在滚筒或干燥器上应安装防爆片,以防烟道气混入一氧化碳而引起爆炸。

 4.间歇式干燥,物料大部分靠人力输送,热源采用热空气自然循环或鼓风机强制循环,温度较难控制,易造成局部过热,引起物料分解造成火灾或爆炸。因此,在干燥过程中,应严格控制温度。

 5.在采用洞道式、滚筒式干燥器干燥时,主要是防止机械伤害。在气流于燥,喷雾干燥、沸腾床干燥以及滚筒式干燥中,多以烟道气、热空气为干燥热源。

 6.干燥过程中所产生的易燃气体和粉尘同空气混合易达到爆炸极限。在气流干燥中,物料由于迅速运动相互激烈碰撞、摩擦易产生静电;滚筒干燥过程中,刮刀有时和滚筒壁摩擦产生火花,因此,应该严格控制干燥气流风速,并将设备接地;对于滚筒干燥,应适当调整刮刀与筒壁间隙,并将刮刀牢牢固定,或采用有色金属材料制造刮刀,以防产生火花。用烟道气加热的滚筒式干燥器,应注意加热均匀,不可断料,滚筒不可中途停止运转。斗口有断料或停转应切断烟道气并通氮。干燥设备上应安装爆破片。

安全师《安全生产技术》辅导重点---(15)

第五节 机械电气防火防爆安全技术

 火灾和爆炸往往造成重大的人员伤亡和巨大的经济损失。机电装置,特别是电气装置起火成灾的事例是很多见的。引起火灾的电气原因是仅次于一般明火的第二位原因。

 火灾是失去控制且造成损失的燃烧。燃烧是伴有放热、发光的激烈的化学反应。构成燃烧的三要素是可燃物、氧化剂和有一定能量的点火源。不同物质燃烧的火焰温度高达2000~3000℃,破坏力极大。燃烧产物也给人带来很大的危险。例如,7%~10%的CO2能使人窒息而死亡,0.5%的CO经20~30min能使人死亡,0.05%的SO2或0.05%的NO和NO2短时间即致人死亡,烟尘和烟雾也有很大的危险。按照可燃物性质,火灾分为固体材料火灾、液体或液化固体火灾、气体或液化气泄漏火灾和金属粉尘燃爆火灾。

 爆炸是物质潜能在瞬间突然释放或急剧转化,且伴有高压、体积剧增、高温、巨响的现象。爆炸分为物理爆炸和化学爆炸。化学爆炸伴有剧烈化学反应,分为炸药爆炸,气体、蒸气爆炸和粉尘、纤维爆炸。传播速度数十厘米每秒至数十米每秒的为轻爆,10 m/s~数百米每秒的为爆炸,达到1000 m/s的为爆轰。形成化学爆炸的条件是存在爆炸性混合物和有一定能量的引燃源。气体爆炸性混合物的爆炸温度可达2000 ℃以上。

 一、引燃源

 (一)电气引燃源

 1.危险温度

 电气设备运行时发热和温度都限制在一定范围内,但在异常情况下可能产生危险温度。

 1)过热产生的危险温度

 (1)短路。发生短路时,电流增大为正常时的数倍乃至数十倍,而产生的热量又与电流的平方成正比,使得温度急剧上升,产生危险温度。雷电放电电流极大,有类似短路电流但比短路电流更为强烈的热效应,也可产生危险温度。

 (2)接触不良。不可拆卸的接点连接不牢、焊接不良或接头处夹有杂物,可拆卸的接头连接不紧密或由于振动而松动,可开闭的触头没有足够的接触压力或表面粗糙不平等,均可能增大接触电阻,产生危险温度。特别是不同种类金属连接处,由于二者的理化性能不同,连接将逐渐恶化,产生危险温度。

 (3)严重过载。过载量太大或过载时间太长,可产生危险温度。

 (4)铁芯过热。电气设备铁芯短路、线圈电压过高、通电后不能吸合,可产生危险温度。

 (5)散热失效。电气设备散热油管堵塞、通风道堵塞、安装位置不当、环境温度过高或距离外界热源太近,使散热失效,可产生危险温度。

 (6)接地及漏电。接地电流和集中在某一点的漏电电流,可引起局部发热,产生危险温度。

 (7)机械故障。电动机、接触器被卡死,电流增加数倍,可产生危险温度。

 (8)电压波动太大。电压过高,除使铁芯发热增加外,对于恒电阻负载,还会使电流增大,增加发热;电压过低,除使电磁铁吸合不牢或吸合不上外,对于恒功率负载,还会使电流增大,增加发热。两种情况都可产生危险温度。

 2)电热器具和照明灯具的危险温度

 电炉、电烘箱、电熨斗、电烙铁、电褥子等电热器具和照明器具的工作温度较高。电炉电阻丝的工作温度达800℃,电熨斗和电烙铁的工作温度达500~600℃,100W白炽灯泡表面温度达170~220℃,1000W卤钨灯表面温度达500~800℃等。上述发热部件紧贴可燃物或离可燃物太近,即可能会引燃成灾。

 白炽灯泡灯丝温度高达2000~3000℃,当灯泡爆碎时,炽热的钨丝落到可燃物上,也会引起燃烧。

 灯座内接触不良会造成过热,日光灯镇流器散热不良也会造成过热,都可能引燃成灾。

 2.电火花和电弧

 电火花是电极间的击穿放电;大量电火花汇集起来即构成电弧。电弧温度高达8000℃。电火花和电弧不仅能引起可燃物燃烧,还能使金属熔化、飞溅,构成二次引燃源。

 电火花分为工作火花和事故火花。工作火花指电气设备正常工作或正常操作过程中产生的电火花。例如,刀开关、断路器、接触器、控制器接通和断开线路时会产生电火花;插销拔出或插入时产生的火花;直流电动机的电刷与换向器的滑动接触处、绕线式异步电动机的电刷与滑环的滑动接触处也会产生电火花等。

 事故火花是线路或设备发生故障时出现的电火花,包括短路、漏电、松动、接地、断线、分离时形成的电火花及变压器、多油断路器等高压电气设备绝缘表面发生的闪络等。

 事故火花还包括由外部原因产生的雷电火花、静电火花、电磁感应火花等。

 (二)非电气引燃源

 1.明火

 (1)吸烟。包括打火机、火柴和烟头的明火。

 (2)取暖器具。包括电炉、取暖用火炉(燃油炉、燃气炉等)。

 (3)焊接与切割。

 2高热物体及高温表面

 包括高温蒸气管道表面,高温气体,液体管道及热交换器的金属表面,高温管道的托梁、滑板及轨道,加热炉、干燥炉炉壁等。

 3.自燃发热及化学反应热

 包括氧化反应发热(如油浸物自燃发热、煤自燃发热),氧化反应发热,发酵发热等。

 4冲击和摩擦

 包括飞散物的冲击,掉落物、倒塌物的撞击,气锤的冲击,制动器的摩擦等。

 5.绝热压缩

 关闭压缩机的排水阀等操作可导致绝热压缩。

 6.光线

 紫外线和红外线有很高的热效应。玻璃瓶、金色缸、橱窗等的聚焦作用能产生很高的温度。

 二、危险物质和危险环境

 (一)危险物质

 爆炸危险物质分为以下三类:

 I类;矿井甲烷;

 Ⅱ类:爆炸性气体、蒸气、薄雾;

 Ⅲ类:爆炸性粉尘、纤维。

 爆炸性气体、蒸气按引燃温度分为6组(表l—11)。爆炸性粉尘、纤维按引燃温度分为3组(表1—12)。

 爆炸性气体、蒸气接最小点燃电流比和试验安全间隙分为ⅡA级、Ⅱ B级、ⅡC级。

 爆炸性粉尘、纤维按其导电性和爆炸性分为ⅢA级和ⅢB级。

 (二)危险环境

 1.气体、蒸气爆炸危险环境

 (1)0区。指正常运行时连续出现或长时间出现或短时间频繁出现的爆炸性气体、蒸气或薄雾的区域。除了装有危险物质的封闭空间(如密闭的容器、贮油罐等内部气体空间)外,很少存在0区。

 (2)1区。指正常运行时可能出现(预计周期性出现或偶然出现)的爆炸性气体、蒸气或薄雾的区域。

 (3)2区。指正常运行时不出现,即使出现也只可能是短时间偶然出现的爆炸性气体、蒸气或薄雾的区域。

 2.粉尘、纤维爆炸危险环境

 (1)10区。指正常运行时连续或长时间或短时间频繁出现爆炸性粉尘、纤维的区域。

 (2) 11区。指正常运行时不出现,仅在不正常运行时短时间偶然出现爆炸性粉尘、纤维的区域。

 3.火灾危险环境

 火灾危险环境分为21区、22区和23区,分别是有可燃液体、可燃粉体或纤维和可燃固体存在的火灾危险环境。

 三、防火防爆技术

 (一)综合防火防爆技术

 1.限制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包括采取密闭作业、防止泄漏、防止可燃物堆积等措施

 2.使用安全装置

 包括成分控制装置、温度控制装置、阻火器、水封、安全阀、逆止阀、压力表、紧急停车装置、监测装置、信号装置、报警装置等自动装置。

 3.消除点火源

 包括控制各种引燃源的措施。

 4.惰化和稀释

 包括用N2,CO:等代替空气,强化通风等措施。

 5.耐燃结构和抗爆结构

 包括建筑的耐燃结构,容器和设备的抗爆结构。

 6.隔离和间距

 包括防油堤、防爆墙等设施及保持防火、防爆间距。

 7.泄压

 包括容器、厂房的泄压、泄爆设计。

 (二)电气防爆

 1.防爆电气设备

 1)防爆电气设备类型

 防爆型电气设备有隔爆型(标志d)、增安型(标志e)、充油型(标志o)、充砂型(标志q)、本质安全型(标志i)、正压型(标志p)、无火花型(标志n)和特殊型(标志s)设备。例如dⅡBT4是隔爆型、ⅡB级、T4组的防爆型电气设备。

 2)危险环境的电气设备选型

 应根据电气设备安装环境的类型和等级、电气设备的种类选用防爆型电气设备。所选用的防爆电气设备的级别和组别不应低于该环境内爆炸性混合物的级别和组别,典型例子见表1—13至表1—15.

 2.防爆电气线路

 在爆炸危险环境中,电气线路安装位置的选择、敷设方式的选择、导体材质的选择、连接方法的选择等均应根据环境的危险等级进行。

 1)位置选择

 应当在爆炸危险性较小或距离释放源较远的位置敷设电气线路。

 2)敷设方式选择

 爆炸危险环境中电气线路主要有防爆钢管配线和电缆配线。

 3)隔离密封

 敷设电气线路的沟道以及保护管、电缆或钢管在穿过爆炸危险环境等级不同的区域之间的隔墙或楼板时,应采用非燃性材料严密堵塞。

 4)导线材料选择

 爆炸危险环境危险等级1区的范围内,配电线路应采用铜芯导线或电缆。在有剧烈振动处应选用多股铜芯软线或多股铜芯电缆。煤矿井下不得采用铝芯电力电缆。

 爆炸危险环境危险等级2区的范围内,电力线路应采用截面积4m㎡及以上的铝芯导线或电缆,照明线路可采用截面积2.5 m㎡.及以上的铝芯导线或电缆。

 5)允许载流量

 1区、2区绝缘导线截面和电缆截面的选择,导体允许载流量不应小于熔断器熔体额定电流和断路器长延时过电流脱扣器整定电流的1.25倍。引向低压笼型感应电动机支线的允许载流量不应小于电动机额定电流的1.25倍。

 6)电气线路的连接

 l区和2区的电气线路的中间接头必须在与该危险环境相适应的防爆型的接线盒或接头盒附近的内部。1区宜采用隔爆型接线盒,2区可采用增安型接线盒。

 2区的电气线路若选用铝芯电缆或导线时,必须有可靠的用铜铝过渡接头。

 第六节 主要机械电气安全有关技术规程与标准

 1.机械制造企业安全质量标准化考核评级标准(安监管管二字[2005])11号)

 2.机械安全风险评价的原则(GB/T 16856——1997)

 3.机械加工设备一般安全要求(GB 12266—— 1990)

 4.金属切削机床安全防护通用技术条件(GB 15760——1995)

 5.用电安全导则(GB/T 13869——1992)

 6.防止静电事故通用导则(GB 12158—— 1990)

 7.起重机械吊具与索具安全规程(LD 48 ——1993)

 8.通用用电设备配电设计规范(GB 50055—— 1993)

 9.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 50054——1995)

 10.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接地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169——1992)

 11.漏电保护器安装和运行(GB 13955——1992)

 12.建筑防雷设计规范(GB 50057——1994)

 13.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GB 50058——1992)

二、装置停车及停车后的安全处理

 1.停车操作及注意事项

 停车方案一经确定,应严格按停车方案确定的停车时间、停车程序以及各项安全措施有秩序地进行停车。停车操作及应注意问题如下:

 (1)卸压。系统卸压要缓慢,由高压降至低压,应注意压力不得降至零,更不能造成负压,一般要求系统内保持微弱正压。在未做好卸压前,不得拆动设备。

 (2)降温。降温应按规定的降温速率进行降温,须保证达到规定要求。高温设备不能急骤降温,避免造成设备损伤,以切断热源后强制通风或自然冷却为宜,一般要求设备内介质温度要低于60℃。

 (3)排净。排净生产系统(设备、管道)内贮存的气、液、固体物料。如物料确实不能完全排净,应在“安全检修交接书”中详细记录,并进一步采取安全措施,排放残留物必须严格按规定地点和方法进行,不得随意放空或排入下水道,以免污染环境或发生事故。

 停车操作期间,装置周围应杜绝一切火源。

 停车过程中,对发生的异常情况和处理方法,要随时做好记录;对关键装置和要害部位的关键性操作,要采取监护制度。

 2.停车后的安全处理

 主要步骤有:隔绝,置换、吹扫与清洗,以及检修前生产部门与检修部门应严格办理安全检修交接手续等。

 1)隔绝

 由于隔绝不可靠致使有毒、易燃易爆、有腐蚀、令人窒息和高温介质进入检修设备而造成的重大事故时有发生;因此,检修设备必须进行可靠隔绝。

 视具体情况,最安全可靠的隔绝办法是拆除管线或抽插盲板。拆除管线是将与检修设备相连接的管道、管道上的阀门、伸缩接头等可拆卸部分拆下。然后在管路侧的法兰上装置盲板。如果无可拆卸部分或拆卸十分困难,则应关严阀门,在和检修设备相连的管道法兰连接处插入盲板,这种方法操作方便,安全可靠,广为采用。抽插盲板属于危险作业,应办理“抽插盲板作业许可证”,并同时落实各项安全措施:

 (1)应绘制抽插盲板作业图,按图进行抽插作业,并做好记录和检查。加入盲板的部位要有明显的挂牌标志,严防漏插、漏抽。拆除法兰螺栓时要逐步缓慢松开,防止管道内余压或残余物料喷出,以免发生意外事故。加盲板的位置一般在来料阀后部法兰处,盲板两侧均应加垫片并用螺栓紧固,做到无泄漏。

 (2)盲板必须符合安全要求并进行编号。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制作合适的盲板:盲板的尺寸应符合阀门或管道的口径;盲板的厚度需通过计算确定,原则上盲板厚度不得低于管壁厚度。盲板及垫片的材质,要根据介质特性、温度、压力选定。盲板应有大的突耳并涂上特别颜色,用于挂牌编号和识别。

 (3)抽插盲板现场安全措施:确认系统物料排尽,压力、温度降至规定要求;要注意防火防爆,凡在禁火区、抽插易燃易爆介质窗口或管道盲板时,应使用防爆工具和防爆灯具,在规定范围内严禁用火,作业中应有专人巡回检查和监护;在室内抽插盲板时,必须打开窗户或采用符合安全要求的通风设备强制通风;抽插有毒介质管路盲板时,作业人员应按规定佩戴合适的个体防护用品,防止中毒;在高处抽插盲板作业时,应同时满足高处作业安全要求,并佩戴安全帽、安全带;危险性特别大的作业,应有抢救后备措施及气防站,医务人员、救护车应在现场;操作人员在抽插盲板连续作业中,时间不宜过长,应轮换休息。

2)置换、吹扫与清洗

 (1)置换。为保证检修动火和进入设备内作业安全,在检修范围内的所有设备和管线中的易燃易爆、有毒有害气体应进行置换。对易燃、有毒气体的置换,大多采用蒸汽、氮气等惰性气体作为置换介质,也可采用注水排气法。将易燃、有毒气体排出。设备经置换后,若需要进入其内部工作还必须再用新鲜空气置换惰性气体,以防发生缺氧窒息。

 置换作业安全注意事项:

 ①被置换的设备、管道等必须与系统进行可靠隔绝。

 ②置换前应制定置换方案,绘制置换流程图,根据置换和被置换介质密度不同,合理选择置换介质入口、被置换介质排出口及取样部位,防止出现死角。若置换介质的密度大于被置换介质的密度时,应由设备或管道最低点送入置换介质,由点排出被置换介质,取样点宜在顶部位置及宜产生死角的部位;反之,置换介质的密度低于被置换介质时,从设备点送入置换介质,由最低点排出被置换介质,取样点宜放在设备的底部位置和可能成为死角的位置,确保置换彻底。

 ③置换要求。用水作为置换介质时,一定要保证设备内注满水,且在设备顶部处溢流口有水溢出,并持续一段时间,严禁注水未满。用惰性气体作置换介质时,必须保证惰性气体用量(一般为被置换介质容积的3倍以上)。但是,置换是否彻底,置换作业是否已符合安全要求,不能只根据置换时间的长短或置换介质的用量,而应根据取样分析是否合格为准。置换作业排出的气体应引入安全场所。如需检修动火,置换用惰性气体中氧含量一般小于1%~2%(体积百分浓度)。

 ④按置换流程图规定的取样点取样、分析,并应达到合格。

 (2)吹扫。对设备和管道内没有排净的易燃、有毒液体,一般采用以蒸汽或惰性气体进行吹扫的方法清除。

 吹扫作业安全注意事项:

 ①。吹扫作业应该根据停车方案中规定的吹扫流程图,按管段号和设备位号逐一进行,并填写登记表。在登记表上注明管段号、设备位号、吹扫压力、进气点、排气点、负责人等。

 ②。吹扫结束时应先关闭物料闸,再停气,以防管路系统介质倒流。

 ③。 吹扫结束应取样分析,合格后及时与运行系统隔绝。

 (3)清洗和铲除。对置换和吹扫都无法清除的粘结在设备内壁的易燃、有毒物质的沉积物及结垢等,还必须采用清洗和铲除的办法进行处理。避免因为动火时沉积物或结垢遇高温迅速分解或挥发,使空气中可燃物质或有毒有害物质浓度大大增加而发生燃烧、爆炸或中毒事故。

 清洗一般有蒸煮和化学清洗两种。

 ①蒸煮。一般说来,较大的设备和容器在清除物料后,都应用蒸汽、高压热水喷扫或用碱液(氢氧化钠溶液)通入蒸汽煮沸,采用蒸汽宜用低压饱和蒸汽;被喷扫设备应有静电接地,防止产生静电火花引起燃烧、爆炸事故,防止烫伤及碱液灼伤。

 ②化学清洗。常用碱洗法、酸洗法、碱洗与酸洗交替使用等方法。

 碱洗和酸洗交替使用法适于单纯对设备内氧化铁沉积物的清洗,若设备内有油垢,先用碱洗去油垢,然后清水洗涤,接着进行酸洗,氧化铁沉积即溶解。若沉积物中除氧化铁外还有铜、氧化铜等物质,仅用酸洗法不能清除,应先用氨溶液除去沉积物中的铜成分,然后进行酸洗。因为铜和铜的氧化物污垢和铁的氧化物大部呈现迭状积附,故交替使用氨水和酸类进行清洗;如果铜及铜的氧化物污垢附着较多,在酸洗时一定要添加铜离子封闭剂,以防因铜离子的电极沉积引起腐蚀。

 采用化学清洗后的废液应予以处理后方可排放。一般将废液进行稀释沉淀、过滤等,或采用化学药品中和、氧化、还原、凝聚、吸附以及离子交换等方法处理,使之符合排放标准后排放。

 对某些设备内的沉积物,也可用人工铲刮的方法予以清除。进行此项作业时,应符合进设备作业安全规定,特别应注意的是,对于可燃物的沉积物的铲刮应使用铜质、木质等不产生火花的工具,并对铲刮下来的沉积物妥善处理。

 3)其他

 (1)清理检修现场和通道

 检修现场应根据《安全标志》GB 2894的规定,设立相应的安全标志,并且检修现场应有专人负责监护;与检修无关人员禁止入内;在易燃易爆和有毒物品输送管道附近不得设临时检修办公室、休息室、仓库、施工棚等建筑物;影响检修安全的坑、井、洼、沟、陡坡等均应填平或铺设与地面平齐的盖板,或设置围栏和危险标志,夜间应设危险信号灯;检修现场必须保持排水通畅,不得有积水,检修现场应保持道路通畅,路面平整,路基牢固及良好的照明措施;检修现场道路应设置交通安全标志,其设置地点、形状、尺寸和颜色应符合《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GB 5768的规定;检修或施工需要占用道路,影响消防通道时,必需办理审批手续等等。总之,检修现场和通道应满足安全要求。

 (2)切断待检设备的电源,并经启动复查确认无电后,在电源开关处挂上“禁止启动”的安全标志并加锁。

 (3)及时与公用工程系统(水、电、气、汽)联系并妥善处置。

 (4)安全交接。检修前生产部门与检修部门应严格办理安全检修交接手续。交接双方按上述要求进行认真检查和确认,符合安全检修交接条件后,双方负责人在“安全交接书”上签字认可,生产车间在不停车情况下进行检修或抢修,也应详细填写“安全交接书”。